正常成年人在安静、清醒的情况下,心跳(心率)正常范围为60-100次/分钟,在此范围内且节律整齐,通常被认为是健康的。
1.不同人群的正常心率范围
成年人(18-65岁):安静时心率60-100次/分钟,理想范围为55-70次/分钟(经常运动的人可能更低,如运动员静息心率可低至40-60次/分钟,属于健康状态)。
儿童:年龄越小,心率越快。新生儿心率约120-140次/分钟;1-3岁幼儿约100-120次/分钟;4-7岁儿童约80-100次/分钟;8-14岁约70-90次/分钟。
老年人(65岁以上):心率相对偏快,一般不超过100次/分钟,若长期低于50次/分钟且伴随不适,需警惕异常。
2.心率异常的提示
心率>100次/分钟(心动过速):可能由运动、情绪激动、饮酒、喝咖啡等生理性因素引起,也可能是贫血、甲状腺功能亢进、心律失常等病理性问题导致。
心率<60次/分钟(心动过缓):长期运动的人、运动员可能出现生理性心动过缓;若伴随头晕、乏力、眼前发黑等症状,可能与心脏传导阻滞、甲状腺功能减退等有关。
3.保持健康心率的建议
规律运动: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(如快走、游泳),增强心肺功能,有助于维持稳定心率。
健康饮食:减少高盐、高脂食物摄入,避免过量饮酒和咖啡因。
管理情绪:避免长期焦虑、紧张,保持良好心态。
定期监测:通过手环、手表或体检时关注静息心率,若出现持续异常(如过快、过慢或节律不齐),及时就医检查(如心电图、动态心电图等)。